语文课,是老师与同学跟随文学共历一次发烧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9 11:10:00    

你记忆中的语文课是什么样子?

虽然中小学该学的名篇,每个年代都会有那一些,但上课的体验,却是大不相同。关于这个问题,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有的人可能会想起在语文课上补数学作业的紧张刺激,有的人则是情不自禁地开始模仿老师背课文的口音。

作为我们的《重新遇见语文课》专栏作者,彪老师之前的文字受到很多读者的欢迎。与她解读鲁迅、艾青的独到视角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学生们。彪老师的文章,字里行间展示出的,是一种令人羡慕的师生关系,也是课堂作为一个对话空间,激发灵感火花的可能性。

从上学时候开始,彪老师就很喜欢用一个能随身携带的小本子记录班里有意思的事儿,过了很多年,她还记得很多好朋友上课接话茬的段子。用她的话来说,这种记录“很像是自媒体早期雏形”。

进行记录琐碎的习惯,她一直保持着,直到她成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这些备忘录里自然多了很多语文课的片段:有的是课堂讨论时的灵光乍现;有的是深夜备课的顿悟反思;有的没有任何意义,就是单纯被课堂上的“插话师”们逗笑。

初中三年,作为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彪老师和学生一起读书,一起生活。她慢慢意识到,语文的学习不仅在于课堂,更在于日常点滴。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讲一篇文章是语文生活,分享一首诗是语文生活,一起排话剧是语文生活,学生抽屉里的课外书也是一种语文生活。

彪老师希望通过自己“真听真看真感受”的语文教学,让学生能够用敏锐的眼睛去感知和记录生活,用清晰的头脑去认识和讨论世界。希望这些关于语文课的碎片,在很多年后被同学们想起时,能够给他们轻柔的抚慰:在很多年前的语文课上,我们一起读过同一个故事。

本月初,我们刊发了彪老师这篇文章的上篇,读者们纷纷在评论区表示,“看到了语文课最美的样子”。今天,我们刊发文章的下篇。

1

契诃夫有一句话,叫“要展示,不要讲述(Show,Don't Tell)”他说:“不要告诉我月亮在闪耀。让我看看碎玻璃上的微光。”为了让学生学会“展示”,我留过这样一个练笔作业:

如何不提“饿”字,写出饥饿感?

下面是学生好玩的练笔片段:

(1)我饥肠辘辘地盯着看老师,大脑已经因为缺少能量,开始胡思乱想起来:两糖之间,热狗最短;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根薯条垂直与已知鸡排;糖到直线的巧克力的长度叫做垂直距离!

(2)我趴在桌子上,仿佛听见了肚子“咕噜咕噜”的埋怨声,这是我平生第一次遭遇如此窘境,但还是凭着坚强的意志扛下来了。艰难地快熬到最后一节课了。我咽了咽唾沫。数学老师刚好讲到了“相交”,我一听兴趣倍增,总是感觉有香蕉在我面前晃!

(3)胃酸一次次往上反,一次次穿过我的喉咙,看看表还有10分钟,再看看,9分钟!过了一会儿,啊!还是9分钟!又过了许久,随着“后门男神”发出的咔咔声,后门已经解锁,铃声同步响起!这时老师怒吼一声:

“等会,等我讲完这题!都坐那!”

2

我给《桃花源记》那节课起了个名字叫“中国人有自己的霍格沃茨”。

一上课,我问学生,从题目《桃花源记》里看到了哪个成语,学生答“世外桃源”。我又追问,什么是世外桃源?学生一时不太能说出一个很标准的成语解释,于是我追问:你们心目中的世外桃源什么样?

于是陆续有学生说“环境优美”“与世隔绝”,活猴儿体委高呼一声:“没有作业!”

大家笑,我也笑,然后我又认真总结说:“这说明目前最让你痛苦的就是学业压力,所以世外桃源就是补偿了你现实生活中最缺失的东西。你们都读过《哈利·波特》,哈利的魔法世界其实也是一种世外桃源,那里有哈利在现实世界最需要又最缺失的一种东西……”

“魔法!”

我摇头,喜欢《哈利·波特》的同学大脑飞速运转,马上高呼:“是爱和关心!”

“是的,现实世界里缺少爱和关心的哈利·波特,在魔法世界获得了友谊,获得了理解和爱,这是属于哈利·波特的世外桃源。那按照这个逻辑去思考,古人的世外桃源可能什么样呢?他们缺什么呢?”

很快,同学们就说出,那应该是一个没有战乱的,没有赋税徭役的地方,当然也一定是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接下来我们就来读读课文,去印证自己的猜想吧!

3

讲《桃花源记》中“即出,得其船”中的“即”字,让学生看图猜这个字是什么意思。

作者供图。

学生:“一个人往高脚杯里吐痰。”

4

课间背书。

一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体委:君子“好球儿”!打门!倒挂金钩!C罗!

5

我: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题目就知道杜甫遇到什么事儿了吧?

学生:明白,破房了。

6

为什么杜甫已经穷困潦倒至此,还在写诗,还在担心天下苍生?

这是我讲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问学生的最后一个问题。学生想也没想就回答:“他忧国忧民呗!”

我追问:他怎么就这么忧国忧民呢?是什么造就了这样的杜甫?

学生没有说话。或许,我们能在他的家谱里找到答案。杜甫祖上曾经出过“以计代战一当万”的名将杜预,这让他有了济世的执念,是儒家观念的忠实粉丝。祖父杜审言则直接推动了五言律诗的发展,杜甫也一直在模仿祖父的诗作。对杜甫来说“诗是吾家事”,所言非虚。因此,自然而然地,历史落在了诗歌里。不得不凡尔赛地说一句:杜甫是全家混得最差的。这样的家世对杜甫来说就像天生的偶像包袱,自从背上,就从来没卸下来过。

课后让学生梳理杜甫生平,选择杜甫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写一篇杜甫日记。有个男生把“安得广厦千万间”的结尾拿掉,换成了一个非常新写实主义的结尾:狂风暴雨之后,一地鸡毛。 你还别说,整个文风非常像《故事新编》,尤其是结尾:“最近工作也不顺利,我孤独地在他乡生活着,还屡被贬官。生活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了。”

就是一个中年男子的生活危机,不感人,但是有点真实。

作者供图。

7

给学生推荐了《给孩子的汉字王国》,喵姐自告奋勇想在门口白板上为大家每日更新文字知识。今天更新了和人体器官相关的汉字,一男生在草稿纸上用甲骨文画出了一个丁老头。

作者供图。

8

我:鳏是一种不喜欢成群结队的鱼,后来被用来称老而无妻的人。

学生:鳏鳏雎鸠。

9

今天复习《虽有佳肴》刚讲完“教学相长”。课间有个男生数学题不会,加菲猫给他讲了一遍,他又给好兄弟讲了一遍。我:“他教你,你再教别人,这叫什么?”

男生愣愣地:“以讹传讹?”

10

两个班委小姑娘在我办公室打印活动资料,俩人说着说着开始互相埋怨,觉得对方的方案有问题。突然其中一个打断对方说:“行行行,我真受不了你们了,以后我不管了。”

我本能训了一句:“别在办公室吵架!”然后又觉得要哄哄她们,就用崩溃小孩的语气,捂住耳朵叫嚷道:“爸爸妈妈不要再吵了!都是我的错!”

俩小女孩不好意思咯咯咯捂嘴笑,一起笑嘻嘻地跑了。

11

那天刷到脱口秀演员庞博的一篇博文,写每当自己开始写稿,万事万物都变成诱惑,在吸引自己的注意力,成为写稿的障碍。庞博写得很有意思,非常适合拿来给我的学生做练笔训练。

图源:微博。

于是我得到了很多篇颇具脱口秀气质的学生练笔:

(1)我用笔尖扎起橡皮屑,用手把橡皮屑从指尖碾下来,然后搓成一个小球,再把所有的橡皮屑都搓成球,然后和第一个小球揉在一起,变成一个大小球。

我玩腻了小球,又把身上的毛一根一根地取下,然后数一数分成三根一组。然后把它们编成一缕一缕的麻花辫儿,我又用镊子夹起点点胶粘在桌子上,然后把小麻花辫儿一点一点粘在桌上的点点胶上,就变成了一个小假发!

(2)桌子上的纹理,电子表上一闪一闪的秒针和对着桌子半小时却一笔未动的我一样的百无聊赖。

想要从网上汲取灵感,却在无意间打开视频软件看了起来。发现自己喜欢的up主并没有更新,我只好放下手机,抬头一看,窗外的天空依然乏味,只是从白色变为了灰色,纯色的天空如劣质游戏一样毫无新意。相互连接的手机和手表同时亮起曝光着淀粉肠和315晚会上的黑心商家。

(3)每当我需要开始上课,我便成为了善于洞察万物的科学家。摘下一片绿植上的绿叶,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抽出几本书对着眼睛比较它们每页的厚度。把涂改带拆下来,用专业的角度剖析它运作的原理,唯有上课能提高我五感的敏锐程度。

你就听吧,隔壁的隔壁又开始当当地切菜了;你就闻吧,原来绿叶也散发着带有催眠效果的清幽香气;

你就咬吧,帮神农尝尝看不同文具的塑料的硬度是否一样;

你就看吧,窗外屋顶上的积云已经消融。

(4)听着钟表滴答的声音,我就想把它关停,可是再一想,如果它关了世界就安静了,我写作文就更无聊了,钟表可不像电子表一样安静。这样一想一看,电子表时间不准,这可不行,我顺手拿起了螺丝刀,十分钟后,修完了,时间还停留在十分钟前的时间。

抬头看房顶,灯罩里有虫子,应该洗了,看着窗台上的花也该浇水了,床上的被子是乱的,家里的鱼也没有喂,我开始想怎么排序才能让这些事以最少的时间和最少的消耗做完。结果是放松心情才能更快更好地做完,于是我打开音乐开始放松心情。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而作文是留给有灵感的人的。

12

讲《我的叔叔于勒》。

我:菲利普吃牡蛎这段给你一种什么感觉?

学生:strong(死装)。

13

今天给提高班讲《将进酒》。

我:“如果用一个字概括诗人的情感,你会选哪个字?”

学生:“喝!”

14

隔壁班语文老师昨天放学忘了给学生发复习答案了,要元旦联欢会的时候发。我说没问题,你就说:“祝同学们未来所有的疑问,都能找到答案”。

15

《送东阳马生序》中有一段“同舍生”和自己的对比,大家“烨然若神人”,自己却“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学生说,好装啊。

我:“你们觉得他看着这些贵公子富二代,到底有没有羡慕?”

学生不说话了,于是我让他们再读一读宋濂对“同舍生”的描写: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我问:你们感觉到宋濂的目光了吗?

学生于是说,感觉还是羡慕的。不然不会关注到这么多细节。

我说:对呀,你看他从帽子写到帽子上的珠宝,同舍生腰上挂的那点东西都被他挨个描写一遍。你要是宋濂,身边全都是这种五颜六色丁零当啷还香香的同学,你一点都不在意吗?眼睛看到了,心就会看到。那他还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是不是虚伪呢?

学生又不说话了。

我说,你们有没有过那种感觉,有时候忍不住和他人比较,心里难免不平衡,但如果此刻你知道,你正在追寻更在意的东西,你知道更在意的东西就在来的路上,心就会慢慢定下来。所以我们不要只看到宋濂在贵公子之前的狼狈,也要想到,他是在隆冬天气,冒着雪,穿过深山巨谷,来到这里的。他从那么遥远的地方来,自然不会被眼前的狼狈困住。

16

学生上课被抽起来背书,紧张地:塞下……秋来风景异……

他的好兄弟在旁边鬼鬼祟祟提醒:改革春风吹满地。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剧照。

17

今天讲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我说整首词写于酒醉之后,他的情绪不断高涨,叠加叠加,一直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豪放激昂到极点。最后,如同一声叹息地吟出“可怜白发生”,是作者酒醒了,回到现实人生。

大家似乎被触动,教室很安静。

一生突然:“接着喝啊!”

18

讲《满江红》文学常识时,我把秋瑾的姓名字号都写在了黑板上:

秋瑾 璿卿 竞雄 鉴湖 女侠

我问:“大家觉得这些称谓哪些是父母起的哪些是秋瑾自己起的呢?”

学生想了想说,秋瑾肯定是父母起的了,名字嘛!“竞雄”和“鉴湖女侠”肯定是自己起的,体现了她自己的抱负。“璿卿”嘛,应该是父母起的,因为听起来挺文静的。

我说,大家基本都猜对了。但还有一个小故事。“秋瑾”并不能算是父母起的,秋瑾原名“秋闺瑾”,是她自己不喜欢“闺”字,所以改名为“秋瑾”。

“大家再看看这首《满江红》,哪些句子和她的名字表达了相近的意思?”

很快学生就能发现,“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正是“竞雄”的豪情。

秋瑾自号“鉴湖女侠”,什么叫“侠”?金庸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正是“女侠”的胸襟。

秋瑾在京城见到了更大的世界,认识了志同道合的进步女性,其中就有曾国藩的弟子吴芝瑛。吴芝瑛自号“万柳夫人” 。

“之前我们讲鲁迅的时候说过,旧时代的女子往往是没有名字的,她们是某某氏,或者某某嫂。鲁迅小说中有很多没有名字的女性,也有子君这样的反例,她觉醒了,她看见了自己,虽然很痛苦。”

秋瑾,竞雄,鉴湖女侠。她有自己的名字,她为自己起名字。

19

学生默写。

学生:今日听君歌一歌。

我:明天看我舞一舞?

学生:巴山楚水凄凉地,二三十年弃置身。

我:太狠心了吧。

学生:疯树前头万木春。

我:好好好,疯点好。

学生:沉舟侧畔千帆过,船到桥头自然直。

我:刘禹锡和你二大爷唠上了?

学生:愁云惨淡万李宁。

我:写作业为什么有广告植入……

学生:将军角弓不得空。

我:都护铁衣也没时间。

学生:马作的驴飞快

我:那确实快。

20

最近要讲《陈涉世家》,我一回办公室看到:

作者供图。

21

电视剧里主角受伤出血过多快要昏迷的时候,亲友总会在旁边喊:“不能睡!看着我!你不能睡啊!!”

那就是我下午第一节课上课的样子。

22

下雪的时候给学生读了一段木心的诗,其中有一句“你再不来,我要下雪了”,我问学生:如果有人给你写了这样的一句诗,你怎么回?

一男生:“那你下吧。”

23

今天讲《出师表》,先给学生读了一遍,努力地去用声音去表现恳切之后的悲恸,悲恸之后的慷慨,慷慨之后的冷静。读完之后学生感叹:天哪他好悲伤啊,天啊他好苦口婆心啊,天哪他为什么这么忠心啊!

我很意外他们听一遍就会有这种感性的触动,就追问他们这种感觉从何而来。一个同学说诸葛亮“三句话不离先帝”。其实我备课的时候就在想能不能从这13处“先帝”切入,只是没敢尝试。于是赶紧顺势让他们找文中哪里出现了“先帝”。很快他们发现,几乎每一段都有提及先帝。也就是说,通过查找“作者为何提先帝”,可以疏通全文脉络。于是学生就有了新的问题:

说事儿就说事儿,为什么要扯先帝?

很快就有学生提到刘备的三顾之恩,我让他们关注那句“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这句话表面上是在说朝中和将场上忠心耿耿的群臣将领,其实诸葛亮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诸葛亮耗尽自己也要带这个“扶不起的阿斗”,当然是因为“你爹是我的好大哥”。很多时候我们说诸葛亮的忠君爱国,总是把他给予无限的道德光芒,但实际上“忠”的背后何尝没有个人情谊。一声声“先帝”,便是如此。

意外的是,还有学生说“因为他要教训刘禅,自己不好张口,只好搬出先帝来压他”。这是很有意思的想法,诸葛亮对于刘禅来说,永远高大,永远正确,但是难免有点压人。用“先帝”当做训导的由头,是诸葛亮作为臣子的谨慎和谦恭。

在整个讨论的过程中,有几个女生一直在喊“嗑死我了”,的确,诸葛亮和刘备父子的关系里,有人际关系中庄严的、坚定的、可叹的一切。

电视剧《三国演义》(1994)剧照。

24

我:“攘除奸凶”中的“攘”什么意思?

学生:做掉。

25

今天上课被学生夸了。

分析《孔乙己》人物形象时,有学生说孔乙己“弯下腰”对孩子说话,体现对孩子的喜爱尊重。我便给学生讲:“有一次我公开课,有老师夸我会在学生完成任务时蹲下来辅导你们,觉得我和学生心理上很平等。”说完我一边回头点下一页PPT,一边调侃了一句:“其实主要是怕你们听不见。”

这时一个体育很好、性格很彪、但感受力极强的女生轻轻说了一句:“怕我们听不到也是一种尊重。”

我的老心脏一下被击中,捂着胸口说:“哦~被夸了,好开心。”

这时其他同学好像被鼓励到了,又有个女生接了一句:“老师,还说明您高。”

26

学校戏剧节结束了,我的两个班一个演了《雷雨》,一个演了《茶馆》。于是我在朋友圈发了两条“戏剧手记”,两篇的开头拆了亚里士多德的话。

戏剧手记·《雷雨》篇

“悲剧总是模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

孩子们选择了《雷雨》中“周朴园逼繁漪喝药”的片段演绎,对于演员来说,理解复杂的人物关系,难度是巨大的。我们的班长大导演很早就开始筹备,和我确定演出片段,打印剧本,选角试戏。

选周朴园演员的时候我们很纠结,班里好像没有这种老爷气派的男生。人称跳跳虎的男生自告奋勇,我和导演都有点怀疑,结果当天晚上导演就和我发消息说:“老师,定了,就是他了!您相信我!”

正式演出的时候,台下的同学们对《雷雨》并不熟悉,进入情景有一定困难。然而当周朴园对妻子和儿子几声呵斥之后,台下观众的情绪也被攥住。那一刻我暗暗感慨,戏剧,不只是情节的舞蹈,更是情绪的共振。

准备服装时,演繁漪的姑娘问:“老师我穿什么?”我说,我有一件还没穿过的旗袍,给你拿来,她便转着圈儿拍着手叽叽喳喳地跑掉了。演员们扮上之后,繁漪给女扮男装的周萍系扣子,周萍是个很英气的姑娘女扮男装的,大背头一抹,更显少年感。两人站在一起,就让人忍不住“磕到了”。可是过了好久繁漪还没把周萍的扣子系上,周萍便突然带着京腔对远处的四凤吆喝:“我内个媳妇儿呢!过来给我系扣子!”

《雷雨》的第一幕,每个角色都带着他们自己的愿望,等落幕时,所有人的愿望都落空了。同学们演的这一段虽然很短,但也足够呈现《雷雨》的灵魂。戏剧节落幕,同学们各自回家,我也背着大书包顺着胡同往回溜达。隐隐感觉头有些沉,也许在短短的几个小时里,我们已经随着戏剧共历了一次发烧。听繁漪说,她穿上我的旗袍后,好几次被人错认成我。我说,下次我再穿这件旗袍,就是“繁漪同款”啦。

电视剧《雷雨》(1996)剧照。

戏剧手记·《茶馆》篇

“喜剧总是模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坏的人。”

在同学们演的《茶馆》第二幕中,我们看到了掌柜的王利发被各方势力勒索的片段。我看排练时,一直担心文质彬彬的唐铁嘴不够无赖,担心少年感太强的常四爷不够沧桑,担心台词最多的王利发吞台词声音小……但没想到,这群“人来疯”少年居然在台上呈现了最好的一版。你能相信,他们就属于那个世界,他们各自在角色的困境之中,这些狡猾、阴险、势利的角色背后,是热情、活泼、真挚的演员们。宋恩子下来说他忘词了,但对手戏演员居然能现场编几句词儿垫上,让忘词的同学马上想起台词,让情节流畅走下去。谁看了不直呼一声“老戏骨”呢!

话剧的功夫不只在舞台,也在幕后。场务同学负责了一大摊子事儿,台上台下协调筹备,成为全场运动量最大的人。结束之后还被隔壁班的导演抓去打杂,我看他现在去大厂当个项目经理也不成问题。

谢幕下场之后,我跑去后台,好像能从每个演员的脸上看到他们心跳的速度。他们眼睛亮亮的,问我:“老师,行吗!”

不用我回答,观众的欢呼声和掌声,你们自己也一定能听到。

27

买了读库的《李白来到旧金山》,里边收录了九位中国诗人的英译诗和回译现代诗。和我们班英语老师一起选了学生学过的《鹿柴》英译版和现代诗版,发动三个班的同学一起抄在了楼道小白板上。

于是下课之后,同学们的小脑袋在三个班门口的小白板前聚集,迫不及待地去下一个班看一首诗新的可能性。虽然每次讨论英译诗大家都得出一个结论叫做“古诗不可译,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展示“译”的过程本身也非常重要,现代诗版的《鹿柴》也很美,不是吗?

作者供图。

28

在和这群孩子一起过第二个元旦的时候,我给班里的孩子们写了一封新年寄语,以此来作为本文的结尾:

亲爱的同学们:

这是我们在一起度过的第二个新年。在这段时间里,我对你们说得最多的话可能是“今天谁值日”“明天要听写”“把书打开”“把嘴闭上”。但在我内心里,最想对你们说的,是“谢谢你们”。

谢谢你们总是勇敢真挚地表达善意。你们总是蹦蹦跳跳地跑到我的面前,摇头晃脑撒娇卖萌,像热情的小金毛,毛茸茸的,热乎乎的。在点点滴滴的相处中,你们彼此间形成了深厚的情谊和无需多言的默契。教室里,我经常会看到苦口婆心的师父在教导自己的徒儿,也经常看到实力相当的对手在放狠话后相视一笑。“与子同泽”,不是说说而已。

谢谢你们总能给我“得寸进尺”的信心。虽然每当我提出较高的要求时,你们总是哀嚎一片,但又总会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可以,我可以。”于是我们在真理的旷野中,“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谢谢你们总能让我获得“影响生命”的惊喜。泰戈尔有一首诗的名字叫《用生命影响生命》,作为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我和你们一起阅读,一起讨论文学,讨论语文学科之外的问题,一起探索世界的“枝枝蔓蔓”……“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果真是人生第一乐事。

新的一年,希望你们能继续保持真挚的善意,培养优秀的习惯,拥抱蜕变中的自己。如泰戈尔所言:

“请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请保持心中的善良/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善良/走出了绝望。请相信自己的力量/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因为相信你/开始相信了自己”。

新的一年,你们有我在,我有你们在,你我有彼此在。

作者/彪老师

编辑/刘亚光

校对/杨许丽

相关文章:

语文课,是老师与同学跟随文学共历一次发烧08-29

麦琳尝试制服短裙风格,被评“变化超大”:美得不敢认08-28

苏州高铁枢纽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招聘08-25

让价值贡献成为人才评价的核心标尺08-24

“最平凡的人干着最不平凡的事!”08-20

经济日报:22万名人才的到来对香港来说意味着什么?08-17

体验智能分类,播种绿色未来——鄞州区招募垃圾分类小达人开启“绿色‘童’行之旅”08-14

新生报到|​山东传媒职业学院9月5日起新生报到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