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在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建设实施方案》发布,标志着河西走廊成为国家遗产线路建设地。
“河西走廊文化和自然遗产协同共生、深度融合,全面展示着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甘肃省文物局局长仇健介绍,这一线路的建设将秉持最小干预原则,对于探索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区域性遗产整体性、协同性保护和综合利用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何效祖介绍,依据方案,2025年至2035年间,甘肃省将按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民族民俗非遗保护传承展示、国际旅游带、国际文化交流合作五个板块,对河西走廊沿线重点遴选的52处代表性文化和自然遗产以及20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实施遗产保护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业布局、国际交流合作等项目。并在此期间探索形成国家遗产线路建设制度体系、标准规范和实践经验。
据悉,《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建设实施方案》由国家文物局指导,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甘肃省文物局等联合制定。
来源:新华社
相关文章:
国庆焕新迎客!南昌再添文景融合新地标09-15
@烟台市民,医保码激活、医保码密码修改可以线下办理啦!09-10
达坂城区公交调整 多区域盲区纳入覆盖范围09-10
【央视快评】坚持多边主义 坚持开放共赢 坚持团结合作09-09
第十二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启幕09-09
上海首推Techwalk,18条线路86家优惠,城市科普游等你来打卡09-04
不止于书,何止于展09-02
“闽报号”扬帆起航!解锁最炫福建风!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