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之痛究竟有多痛?医学界常用0-10分衡量疼痛等级。最新医学观点指出,美工刀切割手指的痛感是9.2分,晚期癌痛可达10分,而自然分娩的疼痛指数竟高达9.7-9.8分,超越了大多数人能想象的极限。据权威统计,约44%初产妇在分娩时经历痛不欲生的折磨。如今,国家明确出手,要让更多女性生娃“不遭罪”。

国家政策强力推进:无痛分娩全面落地时间表敲定
为了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就医幸福感、安全感,促进生育友好,国家卫健委等部门于近日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分娩镇痛工作的通知》,向全国医疗机构提出发出明确要求:到2025年底,开展产科医疗服务的三级医疗机构全部能够提供分娩镇痛服务;到2027年,开展产科医疗服务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能够提供分娩镇痛服务。
分娩镇痛作为一项成熟的医疗手段,能为产妇极大减轻分娩时的疼痛感。国家这项政策也这意味着,在几年内,无痛分娩将成为我国各级产科医疗机构的“标准配置”。
无痛分娩如何实现?安全吗?
所谓分娩镇痛技术,是指椎管内分娩镇痛技术,主要包括硬膜外腔镇痛、蛛网膜下腔镇痛、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镇痛等诊疗技术。麻醉医生在产妇腰部进行精准操作,将微量麻药注入特定腔隙,阻断疼痛信号传导。该技术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只精准打击痛感神经,产妇意识清醒,活动能力几乎不受影响,能主动配合分娩用力。
针对公众普遍关心的安全疑虑,记者曾经采访多家医院的产科医生,她们均表示,分娩镇痛技术所用药物剂量仅约剖宫产的1/10甚至更低,无痛分娩对于胎儿生长发育和智力没有影响。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妇产科主任高羽向媒体介绍,目前在镇痛技术和药物剂量选择都比较规范,分娩镇痛对胎儿的生长不会有影响,对产程还有促进作用。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何慧仪也曾表示,椎管内分娩镇痛是目前临床有效的镇痛方法。这种方法在医疗安全的基础上,用药后能极大程度地缓解分娩过程的疼痛,对产妇和新生儿有很大益处。“它能够有效地帮助孕妇减少疼痛,把原本10级的分娩疼痛,降低到3~4级,同时孕妇在生产过程还可保持清醒,不会影响产程和宫缩。
可以说,无痛分娩还会降低生育的风险,因为产妇能在更舒适状态下配合分娩,反而有助于减少因剧痛导致的产程延长、体力耗竭,降低胎儿宫内缺氧等风险。

硬膜外麻醉
医保减负加速普及,多地政策落地开花
经济门槛曾是阻碍无痛分娩普及的因素之一,如今医保政策正积极推进:深圳先行,自2021年起,就将椎管内分娩镇痛费用纳入生育保险全额支付。 江苏积极跟进,2024年7月1日起,“椎管内分娩镇痛”纳入医保甲类支付。 云南很快落地,今年8月30日起,分娩镇痛项目正式纳入乙类医保支付。
多地医保政策的覆盖,不仅切实降低了产妇的经济负担,更是国家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制度性关怀女性健康权益的切实体现。
需要提醒的是,产妇能否能够实施椎管内分娩镇痛,需由产科和麻醉医生根据产妇身体状况、产程进展进行专业评估。专家建议产妇在产检或入院时,可主动提出无痛分娩意愿,与医生充分沟通。
当新生命降临的喜悦不再必然与难以承受的剧痛捆绑,生育的尊严与温度才真正在医疗实践中扎根。从深圳到云南,从三级医院到基层产科,国家织就的这张无痛分娩保障网,正在为千万育龄女性卸下恐惧的重担。
文|记者 张华 图| 视觉中国
相关文章:
国家全面部署“无痛分娩”:2025年三级医院全覆盖,让生育少些痛楚07-14
青海西宁市全面深化改革成效显著07-12
2025国家医保局拟调整医保药品目录,首设商保创新药目录07-11
金砖国家海关示范中心在厦启用07-07
中信证券:中报季维持三条思路07-06
德力静获批一周年:突破“糖痛”患者治疗困境,推动DPNP诊疗规范化提升07-06
一站式服务“流动”到小区了!07-06
古巴外长批美侵犯“整个国家人权”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