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厚生:五微米“铠甲”护航新能源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4 07:39:00    


山西厚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大分切员工在分切机运行收卷过程中,使用强光手电筒对产品膜面进行巡检。王韵菲 摄

  “一张A4纸大约是100微米厚,5微米隔膜的厚度只有A4纸的二十分之一。”

  7月2日,在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阳曲工业园区的山西厚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车间,副总经理韦育鲜指着一卷卷薄如蝉翼的隔膜产品打起了比方。

  在新能源领域,锂电池堪称“动力心脏”,隔膜作为其四大核心材料之一,犹如“心脏瓣膜”,对电池性能起着关键作用。而山西厚生作为一家专业从事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池湿法基膜和功能性涂覆隔膜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科技企业,正以微米精度的工艺、纳米级别的创新,在新能源材料赛道上书写着“中国智造”的传奇。

  微观世界的“超级赛道”

  在锂电池结构中,隔膜是关键的内层组件之一。隔膜的性能决定了电池的界面结构、内阻值等,直接影响着电池容量、循环以及安全性能等。可以说,性能优异的隔膜对提高电池的综合性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随着锂电池发展不断深入,对隔膜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走进山西厚生智能化生产车间,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宽幅5米的生产线上,一卷卷银白色薄膜如丝绸般舒展,在精密设备间完成挤出、铸片、拉伸、萃取、定型、分切等工序,这里生产的锂电池隔膜厚度仅9微米。恰逢一批隔膜刚完成收卷,银白色的薄膜像被拉长的月光,轻轻搭在机械臂上,技术员戴着白手套捏起一角,对着灯光晃了晃——9微米的厚度,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十三分之一,比蝉翼还薄,却承担着隔离正负极、保障电池安全的关键使命。“这玩意儿看着像塑料膜,其实是锂电池的‘安全铠甲’。”韦育鲜笑着说。

  “别小看这层薄膜,它直接影响着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充放电性能和使用寿命。”公司总经理助理匡旭拿起样品介绍,目前,公司16条主线及配套涂覆产线全面投产,年产能突破20亿平方米,产品覆盖3微米至25微米厚度,可满足高端动力电池、储能及3C消费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其中,超高耐热涂层浆料涂覆精度达0.2克/平方米的复合纳米隔膜,浆料采用特有阻燃涂布技术,制备超高耐热复合纳米隔膜,确保锂电池正常充放电工作,使电芯安全性大幅提升,已成功应用于奔驰F1赛车等高端领域。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式增长,让锂电池隔膜成为“兵家必争之地”。面对这片蓝海,山西厚生迎难而上,在技术门槛最高的湿法基膜领域展开攻关。目前,其产品不仅服务于新能源产业,在医疗、水处理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韦育鲜介绍,这种多元化的应用场景,正是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推动产业升级的具体体现。

  涂覆机上的“纳米级较真”

  在山西厚生车间里,隔着玻璃远远地看见一卷卷白色薄膜,这是其核心产品锂电池隔膜。在专业设备下放大观测,会看到这些隔膜表面密布无数个纳米级的网状微孔。正是这些微孔使锂离子顺利通过,形成充放电回路,让锂电池正常工作。

  “微孔制备技术是锂离子电池隔膜制备工艺的核心技术。”在实验检测中心,韦育鲜指着排列整齐的显微镜颇为自豪地说,“显微镜的视角里,藏着公司300多项发明专利的秘密。”韦育鲜说,基膜是隔膜的骨架,如同建筑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性能天花板。公司自主研发的5微米高强度产品,在厚度均一性、针刺强度等关键指标上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膜的微孔结构像一片整齐的蜂巢,每个孔径大约在35纳米。就像给离子开了条高速路,既要让它们跑得顺,又不能让正负极串门。”

  最让人惊叹的是隔膜涂覆机。针头细如发丝,正以每秒300次的频率往基膜上“点”涂层浆料。“这是我们的纳米级刺绣功夫。”匡旭介绍,超高耐热涂层的精度能控制在0.2克/平方米,相当于在1平方米的膜上,涂料重量只比3粒小米重一点。正是这层“纳米级防火衣”,让隔膜能抗住新能源电池工作时散发的高温。

  山西厚生于2021年成立。仅几年时间,凭借厚生新材料形成的差异化优势,其产品已成功进入全球大多数主流锂电池企业供应链。“我们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国内先进动力及储能锂电池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同时与三星、LG等国际企业的合作也在稳步推进,进入到产品测试及认证阶段。”韦育鲜说,技术领先、定制化隔膜解决方案和完整产业链优势,让公司在高端动力电池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从山西车间到全球供应链

  厚德载物,生生不息。这不仅是厚生新材料的名字由来,更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理念。“‘厚德载物’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生生不息’则寓意着可持续发展与永续经营。”韦育鲜表示,这一理念贯穿于企业从技术研发到生产运营的每一个环节。

  站在新的起点,山西厚生新材料已勾勒出清晰的发展蓝图。“未来新材料行业的最大机遇在于新能源爆发、技术迭代和国产替代。”韦育鲜表示,公司将重点在技术、产能、生态三个维度进行战略布局:在技术端,攻克半固态电池隔膜等前沿技术;在产能端,将山西基地产能提升至28亿平方米以上;在生态端,通过绑定龙头客户、布局上游材料,构建竞争护城河。

  “我们的目标是,到2030年成为全球锂电池隔膜‘技术+质量’双领先的供应商,助力山西乃至全国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韦育鲜的话语中充满信心。这家扎根在山西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中,书写着中国企业的创新传奇,为“活力中国”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从实验室里的技术突破,到生产线上的规模化制造;从国内市场的深耕细作,到国际舞台的崭露头角,山西厚生新材料的发展历程,正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采访结束之际,夕阳余晖落在鳞次栉比的偌大厂区。高效运转的基膜生产线上和隔膜涂覆机上,仿佛能让人看到新能源汽车在公路上飞驰,储能电站点亮万家灯火。这微米、纳米间的坚守与创新,正描绘着中国新材料产业的美好未来。在山西厚生,那些关于厚度的数字——3微米至25微米的隔膜、0.2克的涂层、300余项发明专利,最终都汇成了一个词:向前。

  太原日报 记者 梁 丹

相关文章:

山西厚生:五微米“铠甲”护航新能源07-14

一扇门省一公里!车企点赞:政府开的这扇门是核心竞争力07-12

存安全隐患!罗马仕、安克召回充电宝超120万台07-06

聚光灯下的小米YU7能否“御风而行”?07-03

日均5万人次逛农产品“大集”06-30

狂撒“国补”、增发指标……政策组合拳激发汽车消费市场活力06-25

这座小城用玻璃惊艳全球06-22

光伏业务毛利率骤降 天宜新材石英坩埚产线升级项目延期:尚需补充部分定制化配套设备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