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黄新艳、汪祖丰)春分时节,石首市团山寺镇长安村的智能育秧中心内一派繁忙景象。自动化育秧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运转,为即将到来的春耕生产培育优质秧苗。

“哗啦啦”的流水线声中,配土、播种、覆土、喷淋等工序一气呵成。石首市团山寺镇长安村党支部书记赵文龙站在生产线旁,看着一盘盘秧苗整齐排列在传送带上,脸上挂满了笑容:“以前十几个人忙活一小时才能完成70盘,现在通过育秧工厂,一小时能出600多盘,效率提高了近9倍!”
这座投资新建的智能育秧中心占地2184平方米,通体采用玻璃结构,内部配备了先进的恒温恒湿系统和水肥药一体化喷灌设备。水肥管理员张红正在调试设备,她指着刚发芽的秧苗介绍:“这批秧盘前天刚下种,今天就已见绿,预计10天后就能进行机械化插秧。”

与传统育秧方式相比,智能化育秧优势明显。玻璃温室确保秧苗充分吸收阳光,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时,智能系统会自动启动补光和温控设备,确保秧苗健康生长。“再也不用看老天脸色了!”张红笑着说,“现在出苗率更高,生长周期更短,还能有效避免极端天气造成的损失。”

据了解,该育秧中心单季可满足3000亩稻田的用苗需求,加上原有的钢架育秧大棚,能为长安村及周边地区7000多亩农田提供优质秧苗。“周边好几个村都等着我们的秧苗呢!”赵文龙说,“智能化育秧确实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

作为石首市鸭蛙香稻核心示范基地,长安村近年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2023年建成粮食烘干厂,今年3月智能育秧中心投入使用,目前正在进行自动化水稻播种线、大米加工厂、农产品展示厅和电商直播间的建设,预计今年6月底全面竣工。

为完善产业链配套服务,村里还先后成立了三家专业合作社:长生水稻专业合作社负责育秧插秧管理,长香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机械化耕种服务,长红生态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专攻稻米烘干加工。通过“一条龙”社会化服务,帮助农户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等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后,从育秧、种植到加工、销售,我们就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全线贯通后,从一粒稻种到包装大米的全流程成本将降低15%,预计带动农户增收超20%。”赵文龙充满信心地说。
在长安村智能育秧中心明亮的玻璃大棚里,嫩绿的秧苗整齐排列,沐浴在智能调控的温湿度环境中茁壮成长。这些秧苗不仅承载着农民丰收的希望,更象征着长安村农业现代化转型的蓬勃生机。随着全产业链的逐步完善,长安村正走出一条“智能生产+精深加工+品牌营销”的特色农业发展之路,为石首市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相关文章:
数字中国AI CITY高峰论坛在福州举办,平潭两岸融合智算中心成立04-30
锻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四川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04-28
鸿蒙生态在河南规模化发展,政企全面加速内部办公应用适配04-28
广西百色:种田也能“叫外卖”04-27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推介会在布鲁塞尔举行04-25
赋能新型工业化走深向实04-23
头啖汤评论:深圳“机器人谷”领跑湾区智造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