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新论】“称重执法”之外,电动车治理需更多温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31 01:05:00    

最近,多地加大对电动车的整治力度,却引发广泛争议。从深圳交警街头称重扣车,到无人机追踪违规电动车,执法方式、技术不断升级。然而,严格执法的背后,是否真正触及了问题的本质?治理电动车乱象,不应只有冰冷的罚单和扣车,更应多些民生关怀。

电动车之所以成为不少人的首选,并非出于对速度与风险的偏爱,而是现实生活压力下的无奈之选。它不仅是代步工具,更是许多家庭谋生的依靠。外卖员、送货工、小摊贩……他们的生计与电动车的效率直接相关。限速限重,对他们而言,不只意味着出行方式改变,更是收入骤减的现实。

我们也看到,有的城市在面对同样问题时,选择了截然不同的应对办法。淄博以温和治理著称,注重引导而非处罚;南宁则通过专用车道、立交桥甚至隧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电动车提供合法、安全的行驶空间。这些城市并未将电动车视为洪水猛兽,而是努力将其融入城市交通肌理中,实现有序管理。

真正的治理,不是站在对立面严禁与处罚,而应站在使用者的一侧,去理解与共情。2021年,北京市人社局一位副处长体验送外卖,12小时仅赚41元的现实,让他真正意识到,政策制定与底层生存状态之间的巨大鸿沟。这也提醒我们:一纸文件容易写,但其背后牵连的却是成千上万家庭的温饱。

一座城市的文明,不仅体现于宽阔的马路与繁华的商圈,也体现在如何对待那些为生活奔波劳碌的人群。电动车治理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题,而是一道考验城市管理者智慧与温度的论述题。与其一味围堵,不如优化规则、完善设施、提供合理过渡方案,从而实现安全与生计的共赢。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陈久菊

编辑 金妮

二审 伍少安

三审 蒋叶俊

相关文章:

【多彩新论】“称重执法”之外,电动车治理需更多温度08-31

202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9月30日开幕08-28

新增四处停车棚 解决居民充电难题08-26

文明旅游倡议书08-26

河南省嵩县发布暴雨黄色预警08-23

2025齐鲁时尚大会共探时尚新路径,用思想盛宴点亮泉城!08-23

华安:百亿工程 万众同心08-20

沃尔沃EM90车主访谈:配置没问题,但这个毛病难接受08-15